首页 -> 1999年第6期

《长江传》选章

作者:徐刚

字体: 【


  呵护森林就是严守我们的根,种植森林就是留下我们的根;有了森林我们几乎就有一切了,失去森林我们很快就会失去一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治淮治黄,从国计民生着想,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水利建设,可谓其功厥伟。修大小水库8万余座,筑堤防20多万公里,旧中国洪水肆虐民不聊生的局面得以改变。中国人民能在艰难困苦中走到今天,来之不易。
  可是为什么治水不断,洪荒频率反而加快了呢?其原因是重治水,轻治山,治水还没有治到根本上,同时又长期忽略了山的庄严崇高,并且在大量砍伐森林之后,使活着的生机勃勃绿波重叠的山,成为泥石流动的死去的山。
  为了治水,仅在建国之初的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全国共2000万人直接参加了水利建设,完成的土方量为17亿立方米,相当于挖掘323条苏伊士运河!
  三门峡水库于1957年4月动工,1960年9月建成,第二年上游泥沙就开始淤积成灾。1962年3月,潼关河床淤高4.6米,渭水河口形成拦门沙,渭水航远被窒息。到1966年,库内淤积的泥沙已达34亿立方米,为总库容的44.4%。三门峡水坝成为死坝,不得不在坝底炸出几个隧道大孔,冲刷泥沙。由于泥沙淤积,上游河水连年泛滥成灾,1972年水库回水末端伸向上游临潼,流沙距古城西安仅13.6公里。
  1957年的三门峡工程,有关部门曾经开了17天的会,会上只有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明确提出反对意见,随后水利工程讨论会变成批判会,黄万里成为右派。三门峡水库的灾难却全部由黄先生不幸而言中。
  1998年夏天长江洪水后,已退休10年身患癌症做过两次手术的黄万里先生,决定重上讲坛,为研究生讲授黄河、长江的治理。黄先生是黄炎培之子,父子二人对中国水利情有独钟,黄炎培于191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水利学校———河海工程水利学校。
  “在三峡筑坝前,黄教授曾三次上书中央提出不同意见。如今的三峡工程,木已初成舟形,黄教授希望改变设计,使四川盆地不受灾害,而已成工程尽量发挥其最大可能的作用。他建议将坝高降低,以不淹没万县为度。另加隧洞或排水道,使砾卵石、泥沙畅通出库,并恢复郝穴等出口,将沙石也输往江北洼地,抬高两岸田地,并确保武汉的安全”(《北京观察》1998年第2期)。
  黄万里先生是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实证。黄先生还一再重复着一个科学原理:“水流必按趋向挟带一定泥沙”。
  江河之水至清无沙,这是梦想而且不正常。我们能够应该做的,是尽量减少人为的水土流失,使之实现综合治理,包括: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林草生物长效措施,水保工程,水利及相应的政策、法规。
  我国国情的重要一点是山地多,占国土面积60%,森林少。日本、欧洲和北美洲国家根治水患的共同特点,便是治山。日本人口密度大,山地占85%,治水之本在于治山的指导思想写进了《森林法》。1991年前的18年中,日本对林业治山拨款增加4.4倍,从1949年到1956年,日本森林面积增加到25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8%,全国没有荒山,到处绿浪涌动。日本学者测算认为,日本森林防止水土流失量为57亿吨,贮水2300亿吨,生态效益总价值为12.8万亿日元。1964年东京严重干旱,周围的森林每天为河流补给清水30万吨。
  美国曾经是大量砍伐森林的国家,并导致了各种自然灾难。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主要以水库工程防洪,后来为水利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政府给农民发津贴鼓励他们做水保工作,同时成立水保兵团。
  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滥伐森林,把欧洲推到了灾难的边缘,后来整个欧洲各国动员起来,为欧洲的森林而奋斗。1884年,奥地利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荒溪流域治理法》。奥地利的护林工作人员曾经告诉笔者,“我们从来不在森林里数数,当数数时这一块林地也就差不多完蛋了。”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3.9%,这一数字给出了处于地球纬度基本相当的中国和别的国家相比较,为什么水患格外严重的答案。专家认为,日本也在季风区内,降雨量相当大,但日本国的森林覆盖率远远高于中国,植被条件相当好。不像中国江河上游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以致淤塞河道,逢雨即涝,无雨便旱。季风气候,大气环流非人力可以控制,灾害大小却千真万确地与森林植被有关。人可以保护森林还可以植树造林,也能更轻而易举地毁灭森林,因此我们说人类行为与环境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加祸在人,减灾在人,毁灭在人,自救在人。
  中国贫困人口主要在山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54%。江河又源于大山,毁林种地之后山是荒山,荒山肯定是穷山,穷山能够养活穷人就不错了,山穷是本因,人穷是恶果。
  1949年至1980年,中国的优质森林被砍去1/4,后来11年间又砍去成熟林的1/3,到1998年禁伐时,过成熟林实际上已经砍得差不多了。而所有的这些森林的1/3,又都处在江河源头。据专家测算,中国现有森林的环境价值为7.5万亿元。伐之成木的木材价值仅为2.5万亿元。可是中国国土如此之大,在这一点森林生态效益远远不足的情况下,长期以来我们把76%的森林划为用材林去砍,防护林只占14%,一直砍到绝大多数林业局无木可伐!
  中国林业危机,既有资源的也有投入太少的因素。1952年至1990年的39年中,为造林营林国家共投入255.4亿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总支出的0.68%,而同期水利占3.79%。同期提供木材34亿立方米,按每立方米100元计,共3400亿元,投取之比为1:19。
  投入如此之少,索取如此之狠,只能说这是残酷掠夺,同时又是一个民族毁坏生存环境的自杀行为。
  被联合国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因为资金紧缺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危险。历时18年的风沙线艰苦植树造林的一、二期工程中,国家资金到位的不足计划下拨的1/2,每亩造林补助仅3.73元,为种苗费的1/10。如今病虫害严重、管理远远跟不上。
  笔者从西部风沙线转而踏访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时,建设者的困境与三北防护林相似。生态林建设每亩投入不足10元,少的仅3至5元,造林后的管护费未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粗放管理之下,或者有种无管,那将是前功尽弃了。
  森林与水的关系,在长江两岸到处都有实证,那是真正权威的发言。
  湖北罗田县廖家坳乡和三里畈察长元冲村,在1991年5月水灾期间,同在500毫米雨量线上,后果却截然不同:前者灾情惨重,后者丰产丰收。寥家坳乡森林覆盖率为25%,全乡16个村,受重灾的12个村,占全乡总人口的64.8%,冲毁河堤198处,成片农田被毁,洪水过后的积沙厚达1至1.5米,4338亩农田绝收,占植种面积的36.7%。
  长元冲村也曾屡受洪涝与干旱之害,就在1969年还被山洪泥石流冲毁了农田300亩。从此下决心治山植树,坚持不懈,由村到户,由户及人,既抓种植又抓管护,森林覆盖率达63%,郁郁葱葱的松栎混交林,使荒山变成青山,穷山变成富山。1991年大水冲垮了一处田埂压坏10亩农田,全村土地、人口、牲畜均安然无恙,粮食亩产由1100斤上升为1150斤。

[1] [2] [3] [4] [5] [6] [7] [9] [10]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