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6期

《长江传》选章

作者:徐刚

字体: 【


  绿色中国梦
  
  当世界行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此有着种种预测,就中华民族而言,一个刻不容缓的选择是:我们到底要荒漠中国呢?还是要一个绿色中国?
  荒漠化的态势是如此逼人:中国西部风沙线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全国沙漠与荒化土地总面积已达153.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9%,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2%,两项相加为54.1%。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至少在50亿吨以上,相当于耕作层为33厘米厚的耕地1750万亩。一项不完全的统计说,50年来因为水土流失我们已失去的耕地为4000多万亩,损失的水库、山塘的库容达200多亿立方米。
  在越来越少的土地上,怎样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如是观之,中国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关乎子孙与未来的命运,是一件真正的头等大事。所有的空谈都不会使中华民族在没有立足之地后生出光荣和梦想。中国国土面积不足世界的1/4,人口则超过了全球总数的1/5,中国拥有的淡水和耕地均为世界总量的7%,森林为3%,石油为2%。再以人均数计算,耕地是世界人均数的0.323,森林为0.143,草原为0.323,人均矿产资料居世界第80位。数字并非总是干巴巴的,数字与国情和一个民族的生存命运相联系时,便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炽热如火锋利似剑,我们能不为之心动心颤,而禁不住登高一呼吗?中国的荒漠化正逼近北京,对于我们的首都来说,沙临城下绝非夸张,与北京延庆,昌平相邻的怀来、涿鹿两县,是中国西部风沙进京的主要通道,这个通道已经敞开,怀来县官厅水库南岸近100平方公里范围内明沙流动沙丘蜿蜒,是荒漠化的“先头部队”,离开北京市中心的距离为70公里!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当中国社会的奢靡浮华愈演愈烈,为着物质的占有精神的绿地不断沦丧时,另外一则数据也是可圈可点的:中国国土面积为美国的1.0253倍,人口是美国的4.5倍,若中国人也达到美国人的年消耗水平,那么中国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在2年内耗尽、森林在4年内砍光、铁矿石可维持32年、煤炭可使用85年(《中国减灾报》1996年7月2日3版)。以后呢?以后没有了,以后不活了。显然,中国人为了活下去就得有中国人自己的精神与活法。
  从若干侧面来看,中国人的活法又是如此悬殊、如此矛盾。
  每一天,仅仅在北京,英文《中国日报》的消息说:各家大宾馆、大酒店里豪饮海吃的人吃剩下来的倒掉的美酒佳肴达12吨之多。中国一年公款吃喝的数字在10年前便是近千亿,而同时我们还有几千万农民不得温饱,还有大量的下岗失业者在不断壮大城市贫民的队伍。我们很富,我们又很穷,有时候很像是一个奢华的大国,但归根结底我们是一个浪费大国、人口大国、水土流失的大国。
  中国人口分布之众、密度之高,莫过于长江流域。世界上没有一条大江巨川养育了近4亿人口的,在这一方面,长江甚至超过了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的总和。可是这三条大河的径流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为长江的2倍。长江流域目前的平均人口密度约220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9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是世界人均数的1/5。
  这就是长江,这就是忍辱负重、力不从心的长江!更何况这一点点耕地还在每分每秒的流失之中、污染之中、占用之中。按照每年24亿吨的流失量,300年后整个长江流域的耕地都将飘逝而去!
  治水即治国,治水方略就是治国方略,爱我山河就是爱我中国,从这样一个爱国主义的高度出发,关于治水方略的调整和更新已经时不我待了。那么,从长江流域整体生态环境的视角考虑,为了走出人口与环境的双重危机,对于长江来说最紧迫的需要是什么呢?是另外一个三峡工程———长江绿色工程!这是能使长江长治久安有可持流水的伟大绿色工程。
  没有了可持续流水,哪有可持续发展?哪有可持续未来!
  “长江流域的原始植被已经丧失了85%,曾经吸纳雨季大量雨水的森林大半已不复存在”(《北京青年报》1998年8月21日)。长江绿色工程的战略思想之根本便是:治水的关键在治山,治山的根本是种树。森林大片被伐,水土大量流失,泥沙淤积使长江干流河床每10年就要抬高1米。洞庭湖、鄱阳湖在一天比一天缩小,长江中下游现存的湖泊水面均在缩减之中。大量的灿若群星的小湖已经消失,它们曾经是大地的珍珠项练,现在已经永远黯淡无光。长江流域所有水库的状况说明:治理长江水患,仅仅靠加高堤防修筑水库是此路不通的。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就得沿着水土流失的轨迹上溯,根子明明白白在山上,在那些起伏连绵没有树木植被保护的光山秃岭上。
  1998年夏天,一方面是洪水滔天,另一方面是伐木不息。1998年8月19日新华社消息说:长江上游仅剩的原始森林,仍在遭受数千把斧头和电锯的砍伐。雅砻江仅沿江森工企业今年就至少砍伐了30万立方米的木材,相当于砍光5万亩原始森林,而流域中的县、乡伐木企业的伐木量更大。
  早有人发出警告了:再砍下去洪水滔天,殊不知洪水滔天时,我们还在砍!
  江河咆哮对人言:人啊,你怎能教我不泛滥?
  长江绿色工程所依据的是大自然的规律,森林无可替代的水文效应。森林是绿色天然水库,能吞能吐,吞吐适时,能泄能蓄,泄蓄得当,1亩有林地比1亩无林地多蓄水20吨;森林可削减洪峰70—95%,并滞后洪水;在连续降雨过程中,林地可吸收70至270毫米的水,每小时下渗水200毫米时,据中科院西北水保所测定:不同植被的每亩地冲刷土壤的公斤数量:林地4公斤、草地6.2公斤、耕地38公斤、农闲荒地450公斤。林地所在的流域,较之无林少林地带增加河川径流量21%至32%。一个国家的森林郁比度在0.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0%,且分布均匀,这一片土地便风调雨顺空气清新,其上的河流安澜而清澈。河流边上的人们辛勤劳作,但断无缺水之虞,能诗意地居住,有稳固的家园。
  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个蓄水量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森林以根的方式存在,并作为陆上生态系统的中枢,维系着大地的完整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森林之根便是大地之根,也是一切生命的生存之根。
  森林以及各种植物的根,根系在地下游走固定植株,并使地球的土石圈处在一个活生生的错综复杂的网络之中,从而互相连接互通声气。大地的完整性不仅在大地之上,而且在大地之下;大地之上为美妙的显现,大地之下是神奇的蛰伏。

[1] [2] [3] [4] [5] [6] [8] [9] [10]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