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6期

国酒当歌

作者:杜卫东 张建术 赵剑平

字体: 【


  从十八岁进厂,袁仁国就知道茅台酒是好东西。那是计划经济,每年,上头都要下指标,要有一批特别监制的酒调拨到北京。整个过程严肃而又神秘。好奇是年青人的天性。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袁仁国与老书记走在一起,禁不住刨根究底。老书记看小伙子憋得慌,便凑着他的耳朵,“我看你是一个共青团员,”认真地说,“实话告诉你,这是毛主席跟周总理他们这些中央领导喝的酒啊!”那以后,茅台酒在袁仁国心目中就格外有了一种神圣,而袁仁国对自己亲手酿造出来的茅台酒也就格外多了一份心思。袁仁国现在无论走到哪里,也不管怎样的场合,都只喝茅台酒。 这中间不仅仅有对自己产品的偏爱,也蕴含了袁仁国当年对茅台酒的那样一种深厚情结。
  袁仁国还听到过许多广为流传的茅台酒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说法:周恩来总理、许世友将军把茅台酒当作感冒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周总理在宴请尼克松总统时说“长征路上,茅台酒是我们包医百病的良药,洗伤、镇痛、解毒、治伤风感冒......”后来,周总理对来访的新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先生再次介绍:茅台酒比伏特加好喝!邓颖超同志对于周总理饮用茅台酒也很支持,她曾给总理身边工作人员高振普同志留过一张便条:“今晚总理回来后或吃夜餐时,建议他吃点茅台酒”。可见邓颖超同志对茅台酒十分了解,也十分信任。邓小平同志也以茅台酒健身。据小平同志长女邓林回忆:小平同志“每餐饭前都要喝两小杯茅台酒。”英女王访华时,时年82岁的小平同志一口气还喝了5杯茅台酒......
  “最具说服力的,是贵州省遵义地区(现遵义市)有关专家1993年在茅台酒厂开展的一次专项体检得出的结论。"袁仁国说。
  在茅台酒厂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每天饮酒量都在半斤以上,酒龄短的有10多年,长的有30多年,最长的有50多年了。到目前为止,这个特殊的人群,身体都非常健康。按传统的医学理论,一次过量酗酒或长期大量饮酒对肝脏有害,每天饮酒80-150克持续10年以上,可导致肝脏病变,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是其发展的四部曲。1993年,茅台酒厂这个特殊的人群引起了贵州遵义医学院的注意,他们对全厂每天饮酒150克以上,饮用茅台酒10年以上的职工,进行全面的肝脏检查。当时检查了236位职工,其中只有一位职工因为患肝炎后在恢复期继续饮酒而引起肝脏出现问题,其他职工肝脏一切正常,这一现象得到了新华社的重视,1993年5月28日,新华社发文《国酒茅台新发现,天天饮用不伤肝》。这篇报道引起了肝病专家、博士生导师程明亮教授的注意。在他的观念里,酒都是伤肝的,由于茅台国酒的特殊地位,他有了研究茅台酒的想法,于是做了《贵州茅台酒对肝脏的作用及其影响的研究》的课题。
  2001年,程明亮教授等肝病专家自行研究有了初步结果。其论著《茅台酒与肝病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组织学研究》和《茅台酒诱导金属硫蛋白质的作用及其对肝星状细胞的影响》先后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等刊物上发表。2003年《中华医学杂志》第一期又发表了程明亮教授等专家的《茅台酒对肝脏的作用及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茅台酒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相关科学研究,近年广为舆论关注。袁仁国表示,此项研究,完全是科研人员的自发、自主行为,茅台集团从未参与赞助,不仅与所谓"学术商业化"毫不搭界,相反,恰恰体现了科研人员敢于向未知领域挑战的宝贵的探索精神。
  袁仁国提出,茅台酒还有很多神秘的地方,需要探索和研究,如茅台酒的微生物环境、微生物数量和品种及量比关系、工艺、香气成份物质及可能存在的对人体有益的具体物质及作用原理。为此,2004年,茅台集团首批出资1000万元面向海内外设立"国酒茅台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以推动海内外专家学者揭开国酒茅台神秘面纱的科研探索深入进行。
  随着赤水河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茅台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绿色茅台”的故事还在继续演绎着。早在上个世纪,周恩来总理还健在时,为保证国酒品质,国家就明令禁止在赤水河上游修建任何工厂。而袁仁国下一步要在赤水河两岸栽上树,为茅台培育一个绿色长廊。笔者已经在袁仁国的董事会报告中看到了“有机茅台”这样的词句。“有机茅台”,这一新的理念,也正是袁仁国和国酒人下一步正不懈努力的方向。
  仔细研究袁仁国经营茅台的理念,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理念不仅仅是一种境界、一个目标,而且都有一种历史的沉淀。
  “酒文化”,酒吃人情肉吃味嘛,这是大家都能够理解的。可袁仁国来一个偏正颠倒,“酒文化”成了“文化酒”,作为茅台的概括和包装,却不只是一种创新,还准确地表述了茅台的人文内涵。别的不说,单共和国老一代领导人和元帅们将军们跟茅台酒的那一份情缘、那一种偏爱,就够写几大本书。茅台作为国宴酒、国礼酒,其浓烈而难以替代的政治色彩、外交色彩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因为这种特别的人文内涵,茅台在很多严峻时刻、庄严场合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
  那是上个世纪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队战士将要冲锋陷阵,为国捐躯。将军站在队前,没有什么战前动员。他相信我们的战士在无论多么惨烈的战争中从来的对祖国的忠诚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将军神情肃穆,只问战士们有什么要求。战士们沉默着,最后只提了一个想法,这就是想喝一杯茅台酒。将军被感动了,流着热泪请求后方用直升飞机空运茅台酒到前线,满足了战士们这一点小小的愿望。
  这个故事,袁仁国不知讲过了多少回。而每一次提起他都充满了一种激情。可以看得出来,茅台这个跟国魂军魂相连的故事,一直是袁仁国的一种动力。多少年过去了,袁仁国没有忘记这个故事。世纪之初,已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壮大的茅台集团,就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了“国酒敬国魂”的活动,并出巨资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修整和装饰。
  茅台因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实际上已经具有一种尊严和神圣。为维护这种崇高的品质,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下达红头文件,特别对茅台的国酒地位进行了确立。
  茅台至尊,是历史的演绎,也是时代的选择。对这一点,袁仁国是非常清醒的。计划经济,“酒好不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市场经济,商品大潮,茅台必须要有一种大气,真正海纳百川,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和力走向民间、走向世界。
  为此,袁仁国在走遍全国茅台各大营销网点、深入研究茅台市场后,又以他那特有的对商品经济的参悟力,提出了新的营销理念。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嫁接”,把茅台的营销嫁接到全国一流的销售网络上,强强联合,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一是“终端”,做市场就是做终端。终端就是消费者。有了这个意识,袁仁国的营销观又进一步丰富,演绎出了“工程、文化、服务、感情、诚信、个性”六大营销方略。所谓“工程营销”,就是放眼世界,把着力点放在培养茅台香型的消费群体上。所谓“文化营销”,袁仁国认为“喝酒就是喝概念”,要通过各种途径让茅台文化在消费者心目中扎下根来。所谓“服务营销”,就是要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证,服务到位,让消费者信得过。所谓“感情营销”,就是以情动人,建立长久的供需关系。所谓“诚信营销”,就是要以诚待人,做到质量诚信、推介诚信、价格诚信、服务诚信。所谓“个性营销”,就是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发挥茅台品牌优势,服务上门。
  说到“个性营销”,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奥运健儿即将出征雅典。茅台集团特地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精制一批茅台酒送到北京。出征之日,袁仁国亲手把一瓶茅台酒送到了刘翔手上,祝愿他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勇夺金牌,还开玩笑说国酒相伴,一定会给他带来运气、带来神力。后来,刘翔在奥运会上一举成为世界飞人,彻底打破了在短跑这种暴发力强的项目上只有黑种人白种人才能问鼎的神话。事情凑巧,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袁仁国那一瓶茅台酒给刘翔带来了运气和神力。袁仁国笑了笑,说道:“国酒嘛,自然是长精神长志气的哟!”
  

[1] [2] [3] [4] [5] [6] [7] [8] [10]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