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推拿
作者:毕飞宇
字体: 【大 中 小】
再一次看了自己的老伴一眼,她的下巴全挂下来了。父亲顾不得血了,一把搂住了王大夫。“回头再说,我们回头再说。我们去医院。儿子,去医院哪!”
医生总共给王大夫缝了一百一十六针。伤口不深,却很长。王大夫胸前的皮肤像一堆破布,被半圆形的针头从这一头挖了进去,又从那一头挖了出来。麻药已经打了,可王大夫还是感觉到疼。王大夫的左手握着的是父亲,右手握着的则是母亲。他的心在疼。他在替自己的“父母”心疼,他们的这两个儿子算是白生了,老大是个人渣,而老二却是一个小混混。他们的这一辈子还有什么?一无所有。他们的这一辈子全瞎了。
一百一十六针缝好了,王大夫却被警察拦在了急诊室。医生替王大夫报了警。很显然,患者的伤口整整齐齐,是十分标准的刀伤。换了一般的人,医生们也许就算了,但是,患者是残疾人,有人对残疾人下这样的毒手,医生不能不管。
警察问:“谁干的?”
王大夫说:“我自己干的。”
警察说:“你要说实话。”
王大夫说:“我说的是实话。”
警察说:“你有义务给我们提供真相。”
王大夫说:“我说的就是真相。”
警察说:“我再说一遍,虽然你是一个残疾人,可你一样有义务为我们提供真相。”
王大夫抿了两下嘴,眉梢吊上去了。王大夫说:“虽然你不是一个残疾人,可你一样有义务相信一个残疾人。”
警察说:“那你告诉我,动机是什么?”
王大夫说:“我的血想哭。”
警察就语塞了,不知道怎样对付这个胡搅蛮缠的残疾人。警察说:“我最后一次问你,真相是什么?你要知道,说出真相是为了你好。”
“是我自己干的。”王大夫说,“我给你发个毒誓吧。”王大夫说,“如果我说了瞎话,一出门我的两只眼睛就什么都能看见。”
王大夫没有回推拿中心,他必须先回家。冰箱里还有他的两万五千块钱呢。再说了,总得换一身衣服。进了门,弟弟却在家,他居然又回来了。他正躺在沙发上啃苹果。苹果很好,很脆,有很多的汁,听得出来的。王大夫突然就是一阵心慌,弟弟不会开过冰箱了吧?王大夫直接走进了厨房,小心翼翼地拉开了冰箱的箱门。还好,钱都在。王大夫把两万五千块钱塞进了裤腰带的内侧,系上了。钱贴在王大夫的小肚子上。一阵钻心的冷。砭人肌肤。钱真凉啊。
王大夫什么都没有说,就这样下楼了。疼已经上来了,身上又有钱,王大夫走得就格外的慢。家里却突然吵起来了。王大夫不能确定父母亲都说了什么,但是,弟弟的话他听见了。弟弟的嗓门真大,隔着两层楼他也能清清楚楚地听见弟弟的控诉。弟弟是这样控诉他不公平的命运的: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瞎?我要是个瞎子,我就能自食其力了!”
第十七章 沙复明和张宗琪
就一般性的常态而言,沙复明和张宗琪早就该找一个机会坐下来了,好好商量一下金大姐的处理问题。没有。沙复明一直不开口,张宗琪也就不开口。冷战的态势就这么出现了。
推拿中心已经很久没有会议了。这不是什么好事情。事态是明摆着的,沙复明想开除的是金大姐,而张宗琪想要摘掉的人却是高唯。他们不愿意开会,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两个老板其实都没有想好,各自都没有把握,僵持在这里罢了。不开会也许还能说明另外的一个问题,暗地里,沙老板和张老板一点让步的意思都没有。
沙复明一心想开除金大姐。不过,沙复明又是明白的,要想把金大姐赶走,他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各打五十大板——把高唯也一起赶走。可是,高唯怎么能走?她已经是都红的眼睛了,也许还是都红的腿脚。她一走,都红怎么办?没法向都红交代了。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沙复明想出牌,他的牌扣在张宗琪的手上,张宗琪也想出牌,他的牌又扣在沙复明的手上。比耐心了。
比过来比过去,日子就这么拖了下来。从表面上看,拖下来对双方都是公平的,实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问题还没有处理呢。想过来想过去,沙复明萌发了新念头,也有了新想法——分。
经过一番周密的分析,深夜一点,沙复明把张宗琪约出来了,他们来到了四方茶馆。沙复明要了一份红茶,而张宗琪却点了一份绿茶。这一次沙复明没有兜圈子,十分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他退给张宗琪十万,然后,换一块牌子,把“沙宗琪推拿中心”改变成“沙复明推拿中心”。沙复明提出十万这个数字是有根据的,当初合伙的时候,两个人掏的都是八万,用于办证、租赁门面、装修和配备器材。然后,两个人一季度分一次账。现在,沙复明退给张宗琪的不是八万,而是十万,说得过去了。
张宗琪并没有扭捏,倒也十分地爽快。他同意分。不过,在条件上,他提出了小小的修正案,他的价码不是“十万”,而是“十二”。张宗琪说得也非常的明了,十二万一到手,他立马“走人”。这是沙复明预料之中的,十二万却是高了。但是,沙复明没有说“高”。他的话锋一转,说:“十二万也行。要不这样,你给我十二万,我走人。”如果谈话就在这里结束,沙复明自认为他的谈判是成功的。他的手上现在还有一部分余款,再把十二万打进去,怎么说也可以应付一个新门面了。扣除掉看房,办证,装修,最多三个月,他就可以再一次当上老板。沙复明都想好了,毕竟兄弟一场,他的新门面一定要开得远一点,起码离张宗琪五公里。然后呢,把都红和高唯一起带过去。王大夫和小孔想过去也行。用不了两年,他可以再一次翻身。他翻了身,张宗琪还能不能挺得住,那就不好说了。说到底,“沙宗琪推拿中心”的日常管理都是他沙复明一个人撑着的。
从根本上说,沙复明急于分开。和张宗琪的隔阂只是原因之一,最要紧的原因还在他和都红的关系。创业是要紧的,生活也一样要紧。他已经不年轻了,得为自己的生活动动心思了。都红不是“还小”么?那就再开一家门面,和都红一起,慢慢地等。时光就是时光,它不可能倒流。新门面开张之后,沙复明要买一架钢琴。只要都红愿意,她每一天都可以坐在推拿中心弹琴,工资由他来付。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琴声悠扬,新门面的气氛肯定就不一样了,他可以提供一个有特色的服务;第二,拖住都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都红在,希望就在,幸福就在。沙复明不能再让自己做那样的梦了,他不愿意总是梦见一双手,他不愿意总是梦见两块冰。冰太冷,而手则太坚硬。
所以,分是必然的,只是怎么分。如果沙复明一开头就向张宗琪要十二万,他开不了这个口,张宗琪也有理由拒绝。现在,张宗琪自己把十二万开出来了,好办了。他情愿提着十二万走人。实在不行,十万他也能够接受。这么说吧,沙复明担心的是张宗琪不肯分,只要把价码提出来,无论十万还是十二万,对他来说都是只赚不亏的买卖。
沙复明喝了一口茶,感觉出来了,谈判业已接近了尾声。事情能这样圆满地解决,沙复明万万没有想到。分开了,又没有翻脸,还有比这更好的结果么?没有了。沙复明在愉快之中一下子就想起了“沙宗琪推拿中心”刚刚开张的那些日子。那时候的生意还没有起来,两个人却是一心的,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掏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