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马赛曲

作者:张锐强

字体: 【

霜岁月无情践踏的痕迹。随和这种字眼搁他身上都是亵渎,因为他本来就是农民,跟小王过世的爷爷无异。
  老人依然生活在农村,大别山余脉的农村。几间房子,门口有一小片竹林,紧挨着池塘。房子的年龄接近老人吧,土坯墙上挂着几串红辣椒。知道县委书记要来走访慰问,村里必定做了准备。那几张新椅子,以及桌上摆的水果、瓜子、糖,在简陋的房间内,都带着新客的鹤立鸡群。
  刚开始老人满脸的见惯不惊,书记随口问及过去的战斗经历,他的表情才慢慢升温。身子挺直,显得更加瘦长,眼睛眯缝成一条线,让旁边的沟壑越发明显。他越说越高兴,支部书记在旁边帮忙踩了半天刹车,才将老人的话头挡住。临近春节,书记日程紧,下面还有走访对象等着。
  老人的神情再度黯淡下来,如同火塘里熄灭的劈柴,火星一点点缩小至无。那种神情保存在小王的记忆中,像金器一般越擦越亮。每当想起,心里总会隐隐作痛。
  说不清什么原因,小王后来又单独找机会去看了老人。从县城到那里路程不近,他只好利用职务之便,搭辆方便车代步。给老人带的烟酒牛奶,也是下面单位日常的供奉。
  老人比上一次更加高兴,说了更多的细节。小王此时才意识到,当时的老人只是个孩子,十五六岁的样子,相当于中学时代。可他就是在那样的年龄,持一支土枪,或者一把大刀,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攻打柳林火车站时被炮弹震晕,最终与部队失去联系。而同等年龄时,自己又在做什么呢?是坐在漫天遍野的油菜花旁边做梦,还是趴在铁轨附近读书,抑或在《马赛曲》的旋律中,酝酿一封给某个女生的始终未曾写好发出的情书?
  每个人的日子,都只能按照各自的轨迹运行。那次拜访过后,小王便逐渐将老人淡忘。尽管他当时的激动与感动都是百分之百的真诚。没有半点杂质。秘书工作位尊秩卑,一片忙乱,难有私人生活。偶尔书记不在,或者自己手头没事,他就关上门,上网看电影,战争电影。国产的《大决战》、《血战台儿庄》,好莱坞的《拯救大兵瑞恩》、《巴顿将军》,逐一看过。
  那天书记出国,他正在看《爱国者》。看着看着,突然笔记本屏幕上出现电池信号,网络中断。停电了。估计是线路故障,否则政府大楼,不会如此。
  笔记本电脑倒是还有能源,但大楼上的服务器不行,情节无法继续推动。小王下意识地扭扭头活动活动肩膀,这才意识到又过了伸展肢体的最佳时间间隔。在机关沉浮多年,官职不突出,椎间盘倒是很突出,外带着笔杆子的副产品,肩周炎加颈椎病。
  起身来到窗前,放眼望去,已是暮色四合。沉默的街道,单调的生活,一如昨日。他忽然感觉空落落的。那种惯常的情绪,再度将他裹挟。于是回到电脑跟前,点开从网上下载的《马赛凿》,将音量打到最高。
  音符如同风暴冲击着墙壁,在他内心深处激荡。那一刻,他眼前忽然出现了一个人,站在战壕边,吹响号角,旋律正是《马赛曲》。他面庞黢黑,身材瘦长。没错,正是那个老八路,大别山余脉里的老人。他正以未及弱冠的年龄和未必高过枪的身材,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水对光线有折射功能。积到一定的厚度,也许还会产生透镜的效果。就像此刻,在小王眼前,景物全都朦朦胧胧,像裹了一层纱。或者笼罩着雾气。眼泪滑过脸庞,让他感受到了身体的温度。原来这具平庸的身躯,还有温度。想必他的血,比这更热吧。无论如何,那终究来自于生命的核心。
  每次听到《马赛曲》,小王都会热血澎湃激情四溢。此时如果吹响冲锋号,授他一支枪。给他指明方向,那么无论雷区还是悬崖,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哪怕尸横遍野,哪怕血肉横飞。可遗憾的是,生活从来不给他这样的机会。给他的都是公文材料,既无比正确。又百无一用。
  小王浑身发抖,像发了高烧。前面有个碉堡,也许是重机枪阵地。他必须要冲过去,将其消灭。这就是那个停电的傍晚,生活给他指明的方向:将老人的故事搬上银幕。
  
  二
  
  刘总请饭,克玉自然要给他面子。可过去一瞧,却不见吴菲。克玉很想问问她芳踪何在,但到底还是没开口。酒至微醺,刘总才将话题引过来。他看似随意也问道。你和吴菲聊得挺好吧?克玉心里一沉,赶紧答道肯定不能说不好,都是朋友。不过就见过一两面,再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她最近怎么样?刘总脸色随即放晴,说挺好吧应该。还在写剧本。哎呀,那么个女孩子,也不容易。
  刘总要谈的还是栏目剧。抱怨没有好本子,找不到好编剧。克玉闻听心里一动。上回杨老师的那番话,言犹在耳。好编剧好编剧,他不就是现成的好编剧么?尽管他还不想趟栏目剧的浑水。他不是写字匠,他要搞艺术。
  抱怨一通,克玉又随口说了几个构思。都很对刘总的胃口。他拿出两个剧本递给克玉,说公司没有像样的剧本统筹,也找不到合适的帮手。你帮忙给看看,提点意见,修改修改。开拍前我按规矩付稿费。
  一集栏目剧不过三四千元。剧本写成型,在编剧身上已经花掉一半左右,还能有多少残汤剩水。克玉说稿费不稿费的无所谓。我看看吧。不过这样没法修改,你有电子版么,晚上发给我。
  回家的路上,吴菲发来短信,问刘总有无付订金。克玉回复道没有,这重要么?你怎么知道他要我修改?吴菲回道当然重要。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克玉道你怎么知道他耍我修改?吴菲回道这不重要。克玉道你错了顺序吧?应该是:不,这重要。吴菲道你不要订金,可能白忙活。克玉想了想才回复道果真如此也好。几千块认清一个人,还算个好价钱。
  栏目剧到底简单些。随便垫点戏,弄两个曲折,便能交稿。但发给刘总之后,便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了。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克玉新写了个剧本,以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蓝本。不是都说要进入人物吗。这个人物不必进入,就是他自己。他写得热泪盈眶。几乎要打湿键盘,但杨老师还是没看上。说是这个比上次那个确实强些,但是故事性不强,冲突不够。这样的剧本,很难打动投资方。
  克玉再度傻眼。有一搭无一搭地找吴菲商量该怎么办,不行写点栏目剧也好,活命要紧。吴菲说你这阵子没事?那正好,咱们去攒电视剧。
  每年都要拍出大量的电视剧,但拍出并不意味着卖掉,很多只能打入冷宫。部分原因是题材敏感,但更多的还是受阻于质量。几百万的投资,连个响动都听不见。为了废物利用,有人只好贱卖。三十集的电视剧剪成七八集,卖给偏远省份或者市级电视剧台。如此缩水,情节不可能连上。中间大面积的隔断,只能采用旁白。
  吴菲约克玉干的,就是写这样的解说词。又是警匪片,烂俗至极。写本身不累,也元需技术含量。但是你得看完,这过程痛苦。因为进不去,有时看完后面又忘了前面,还得重来,不是一般的麻烦。还好,忙活一个礼拜,总算是有了点进项。
  吴菲能干这个,克玉心里有点肃然起敬的意思。如果她肯顺从刘总,应当不至于此。而且客观地说,刘总模样不错。为人也看不出有多少毛病。
  克玉万万没想到,刘总会将自己看作假想敌。那天杨老师打电话约他过去谈事。问他对动画片是否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